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记者 李江宁)6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青海公布了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名单,该省8家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
其中,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为:青海湖景区、阿咪东索景区、茶卡盐湖(含茶卡盐湖及茶卡壹号盐湖)景区、龙羊峡景区、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景区、刚察湟鱼家园景区、玉树勒巴沟景区。
图为游客在青海湖景区内游玩。马铭言 摄
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为:门源回族自治县百里油菜花海景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七里花海景区、湟中区千紫缘旅游景区、坎布拉景区、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湟源小高陵乡村旅游基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花海景区、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景区、互助县磨尔沟高原生态观光景区。
青海自然景观从冰山、雪山、森林,到戈壁、草原、湿地等一应俱全,草原风情、民俗文化、遗址古迹、珍稀生物等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省各地陆续推出了湿地观鸟、森林养生、高原越野、登山探险等多种生态旅游专项产品,自驾车旅游最受游客青睐。
图为青海果洛州风光。马铭言 摄
在该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道路沿途名山大川、湿地湖泊、雪山草原、山地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古文化遗址、岩画、壁画、古建筑、热贡艺术等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一条条生态风景道将串联起各地特色景观资源,形成线路类型、主题特色多样的旅游风景道体系。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注重以特色旅游景点为依托,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特点,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为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该省各地文旅部门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旅游业态由传统的旅游观光向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等转变,不断增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相互联动,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完)
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题:电网工程“巧”放导线 助力柴达木清洁能源输送
作者 王雅白 王佳 李江宁
在乌图美仁光伏光热园区附近的沙漠里,330千伏伯力变至110千伏乌图美仁变新建双回线路工程进入放线阶段。长长的导线如银色的长蛇向沙漠腹地挺进,一眼望不到头。
乌图美仁地处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西部,蒙古语译为“长长的河流”之意,从地图上看,它就像一颗浑圆的棋子安放在海西大地上,那棱格勒河穿过它的怀抱,蜿蜒远去。
图为330千伏伯力变-乌图美仁变11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工作现场。何启金 摄
330千伏伯力变至110千伏乌图美仁变新建双回线路工程是服务柴达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电网工程,对提升青海西部清洁能源输送、促进青海西部绿电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这项工程全长43.63千米,建设过程中需要钻过带电的330千伏伯林I回输电线路后,跨越110千伏中森线和格(格尔木)库(库尔勒)铁路、格(格尔木)茫(茫崖)公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乌图美仁戈壁大漠深处。
“这次线路跨越格茫公路、格库铁路,我们采用了预拉预制导线施工方法,比以前的放线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这样缩短了塔上作业时间,节约了建设成本,降低了高空作业难度和强度。”海西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管理中心专责赵红龙拿起地上的导线说。
图为夜间施工跨越格(格尔木)库(库尔勒)铁路。马秀鹏 摄
“这里地质复杂,不少地方是流沙沼泽地,因此基础开挖时我们就做足了风险防控功课,采取边挖边加固(基础)措施,防止发生坍塌。”海西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莫超介绍说。
入夜,一轮明月从大漠里升起,照着乌图美仁。旷野里,施工人员安全帽上的照明灯射出一道道光,划破黑夜,照亮旷野。
11月30日,新建的330千伏伯力变至乌图美仁110千伏双回线路,成功跨越格(格尔木)库(库尔勒)铁路。这条铁路是连接青海与新疆的一条现代化电气铁路。据悉,这条双回线路建成后,可与当地的光伏光热发电厂形成风、光、热多能互补的网架结构,解决乌图美仁地区现有的单回路供电可靠性差的问题,有效改善当地供电稳定性。
夜晚,沙漠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5摄氏度,周遭除了风声还是风声。输电线路、格茫公路、格库铁路犹如三道游龙,齐齐奔向远方。(完)